在产业升级与国家战略的双重驱动下,高职院校的医药卫生、生物化工、农林牧渔等专业,正从“冷门选项”蜕变为“高含金量赛道”——它们精准对接生物医药、基因技术、智慧农业等风口领域,成为技术蓝海中的“就业硬通货”。“带编入学”“央企订单班”在其中的一些专业已成常态——职业教育,正在用实打实的待遇,重新定义“技术新中产”。
高职医药卫生、生物与化工、农林等专业大类目前的就业情况如何?哪些专业就业前景更为广阔?相关专业方面哪些院校人才培养更具优势?本文为您详解。
医卫、生化、农林专业就业现状解析
医药卫生大类——
整体看来,2024届医药卫生大类的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3986元,低于高职平均(4775元)。另外,该专业大类的就业满意度为80%,低于高职平均(82%)2个百分点。但其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为78%。
医药卫生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呈现“稳而不强”的特点。该专业大类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高,主要在基层医疗、养老护理等岗位就业,工作稳定但薪资和发展空间有限。随着医疗行业学历门槛提升,高职生就业空间持续被挤压。因此,该专业大类的升本比例也稳定在18%左右(2024届为17.6%)。
具体看医药卫生大类下设主要专业,药学专业的月收入较高,为4157元;工作与专业相关度(74%)也高于高职平均较多。
临床医学专业的月收入为3838元,就业满意度和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83%、91%,均较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月收入(3751元)、就业满意度(71%)和工作与专业相关度(66%),均在医药卫生大类几个主要专业中排名居末位,整体就业质量较低。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健康意识提升及基层医疗体系完善,医药卫生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选读此类专业的考生,建议在校期间考取执业资格证,同时做好学历提升规划,以应对行业的高学历竞争趋势。
生物与化工大类——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生物与化工大类高职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5336元,远高于高职平均;就业满意度为84%,高于高职平均2个百分点;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9%,也高于高职平均(61%)较多。总体看来,该专业大类就业质量较高。
生物与化工大类旨在面向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化工等领域,培养具备实验操作、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的技能型人才。随着生物医药与高端化工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相关专业就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具体看生物与化工大类下设专业,其代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的整体就业质量较高。2024届该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5481元,就业满意度为83%,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81%,均远超高职平均,且其毕业去向落实率也较好。该专业面向的是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低碳技术、化工数字化等增长领域,就业前景广阔。随着相关产业发展,其就业质量或将进一步提升。
农林牧渔大类——
农林牧渔大类专业旨在面向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培养具备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产品加工等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数据显示,2024届农林牧渔大类高职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4526元;就业满意度为81%;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1%。
具体看农林牧渔大类下设的代表专业——畜牧兽医,其整体就业质量较高。2024届该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4975元,就业满意度为81%,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2%,均超过或与高职平均持平。
随着现代畜牧业规模化和宠物经济崛起,基层技术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且相关岗位具有稳定性较强的特征。选读此类专业的学生,建议在校考取执业兽医资格证,并通过专升本或专项技能培训提升竞争力,以把握好畜禽疫病防控、宠物医疗等领域的就业机遇。
需要提醒的是,就业蓝皮书各项指标数据代表的是专业的整体情况。即便整体就业看好的专业,也有大学培养不合格,一些整体就业质量欠佳的专业,也有人才培养出色就业好的情况存在。各个专业就业情况具体到每所大学、每个区域情况不同,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只能作为参考。
医卫、生物化工及农林牧渔
新增专业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调整、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释放,近年来各高校也对专业设置进行了密集的调整。专业设置一般是基于社会需求、国家战略调整的结果,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可以作为专业选择的重要参考。
根据麦可思统计,2025年医药卫生大类中,专业布点数较2021年新增较多的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增加了173个;其次是康复治疗技术,增加了87个。中医康复技术也新增较多,增加了85个。
生物与化工大类中,2025年布点数量较2021年增加较多的专业是化工智能制造技术,新增了24个;之后是应用化工技术,新增了17个。
农林牧渔大类中,2025年布点数量较2021年增加较多的专业是现代农业技术,新增了51个;之后是宠物医疗技术,新增了47个。
对新增布点的专业进行分析发现,医药卫生方面,“康复”相关专业高频出现,反映老龄化社会对康复护理、慢性病管理的需求激增,且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技术并重。同时,“健康管理”类(如老年保健、健康大数据)兴起,契合国家大健康产业政策导向。
生物化工方面,“化工智能制造技术”和“应用化工技术”需求最突出,反映传统化工行业向智能化、应用型转型趋势。
农林牧渔方面,现代农业技术高居榜首,加上农产品加工和装备技术的高频增设,显示农业现代化转型趋势明显,智慧农业、质量检测等领域需求旺盛。同时,宠物医疗技术超过传统动物医学,反映出城市宠物医疗市场的快速扩张,相关人才需求激增。
相关专业优势院校
国家“双高计划”是教育部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制度设计。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校在整体实力上较为突出,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则在特定专业领域有着较强的实力和特色。入选“双高计划”的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实践机会。其中,国家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
医药卫生方面,天津市职业大学的眼视光技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护理、药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中药学,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群等,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可以重点关注。
生物与化工方面,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的药品生物技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农业生物技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化工技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的精细化工技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的石油化工技术,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的煤化工技术等专业群,也是“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专业优势突出。
农林牧渔方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农业技术、园林技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的畜牧兽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园艺技术,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水产养殖技术,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种子生产与经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等专业群,入选了第一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其人才培养和就业均更有优势。
不同类型院校参考
哪些高职院校尤其值得关注?下面我们筛选了3所医药卫生、生物化工、农林牧渔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优势突出的高校,它们在培养中各有侧重,就业方面均表现突出,可供志愿填报参考。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08年,有着逾百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百所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之一,也是全国首个 “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建设单位,在医学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声誉卓著。2019年底,该校被评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成为“双高校”中唯一一所卫生类院校。
学校的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技术等26个专业及方向面向全国招生。作为“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学校的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医药卫生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护理、药学等专业群的建设成果显著。其中,护理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全国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药学专业2008年立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地方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011年立项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支持专业。
麦可思研究整理统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发现,该校的生师比较低,为13.51,显示学校师资较为充沛,且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高达82.52%,为学生学习实践指导提供了保障。同时,学校拥有2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支市级教学团队(含2支天津市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师们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还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拥有5所附属医院和17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实践操作环境。
学校与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的众多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办学可追溯到 1956 年创建的石油部兰州石油学校和化工部兰州化工学校,2021 年经教育部批准,整合相关资源后成功转设为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019年,该校入选国家第一轮 “双高计划”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该校主动对接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聚焦石化行业和区域产业链,实施“中—高—本”一体化办学,现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石油化工技术)、示范骨干专业14个,省级“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2个,建成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现在,该校已构建起有效支撑国家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石油化工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其中,作为学校的王牌专业——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拥有完备的课程体系,与产业前沿紧密对接,能让学生深入掌握石油炼制、化工工艺等核心知识与技能。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有在编教职工1235人,专任教师106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2%,博士8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4%。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万人计划”名师1名,技能大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黄炎培杰出校长2人、杰出教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
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基地76个、实验实训室27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6个,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培育基地1个。丰富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实践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高校的横向技术到款额是衡量其社会服务能力和产学研合作成效的关键指标,反映出的是高校技术成果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化能力。麦可思研究对全国高职院校和职业本科院校的《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统计发现,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的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较高,为3268.7万元,该项指标已跻身高等职业院校TOP100。
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这些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学校累计培养了以“铁人”王进喜、大国工匠张恒珍为代表的24万余名技术技能型人才,被誉为新中国石化职业教育的“工匠摇篮”。因为高质量就业,该校形成了高起薪、高成长性、高对口率、高稳定性和高满意度的“五高”就业品牌。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创办于1958年。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双高计划”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在农牧领域声誉斐然。
学校学科优势卓越,构建了以畜牧、兽医、宠物、食品、园林园艺等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其中,畜牧兽医专业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大的师资团队,在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等方面成果突出;动物医学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动物医学技能赛项中屡获佳绩。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79人,正高级职称教师79人(二级教授4人、三级教授3人),正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在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名列前茅,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8.44%、“双师”素质教师占90.17%。其中不乏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江苏省 “333 工程” 培养对象等。
根据学校《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学校拥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9门。同时,该校还建有“四区四基地”产教深度融合育人平台,拥有国家实训基地4个和科技创新平台3个、省级科研平台21个、232个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和7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是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拥有国家级水禽基因库、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创新团队和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院校。相关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模拟真实的生产和工作场景,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同时,学校还拥有自己的动物医院、种猪场等,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外,学校技术转移能力较强,麦可思研究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统计发现,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为4490.74万元,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TOP100之列。
学校与温氏、牧原、中粮集团、正大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农牧行业的龙头企业和新兴领域,就业质量较高。
主要参考文献:
《2025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各高校网站等。
声明:麦可思研究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8602824882),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兴旺优配-兴旺优配官网-配资股公司官网-炒股配资安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