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修复科诊室里,97岁的李奶奶戴着新调试的吸附性义齿,对着镜子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副轻便稳固的假牙,不仅托起了她重享美食的期待,更见证了一段跨越五年的医患佳话。
从疼痛难眠到重拾笑容
时间回到2020年盛夏,92岁的李奶奶因假牙磨破牙龈、疼痛难忍辗转多家医院。经检查,她的下颌牙槽嵴条件极差:前牙区牙龈增生松软如海绵,后牙区黏膜薄如蝉翼,对疼痛异常敏感。
面对患者“不想频繁换假牙”的诉求,黄怡医生团队没有直接推荐新义齿,而是采用软衬技术——在义齿基托与牙龈间添加弹性缓冲层。这一创新方案不仅缓解了疼痛,更让李奶奶时隔多年再次尝到了苹果的清甜。
五年后,当旧义齿因磨损破裂,李奶奶毫不犹豫地再次找到黄医生:“我就信您!”
老年口腔危机:隐形的健康杀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至79岁。然而,口腔健康正成为影响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老年人口腔问题呈现六大高发特征:
根面龋:牙龈退缩暴露牙根,清洁死角易引发龋坏,严重时可致牙齿“拦腰折断”;
楔状缺损:横向刷牙导致牙颈部“V”形缺损,引发敏感或继发龋齿;
牙周病:从牙龈出血到牙齿松动脱落,伴随口臭、咀嚼无力等症状;
黏膜病变:口干、义齿性口炎(多与假牙清洁不当相关)、口腔溃疡甚至癌前病变;
牙齿磨耗:长期咀嚼硬物导致牙釉质磨损,引发敏感或牙裂;
牙齿缺失:从单颗缺牙到全口无牙,影响进食、发音乃至面部轮廓。
黄怡强调,这些问题不仅降低生活质量,更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例如,牙周病细菌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缺牙不补会导致邻牙倾斜、咬合紊乱,甚至加速大脑萎缩。
科学护齿指南:从观念到行动的全面升级
面对老年人口腔健康挑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专家提出五大防护策略:
1. 破除认知误区
“老掉牙”非必然!定期检查(每半年至一年)可预防80%的口腔问题;
洗牙不会松动牙齿,反而能清除牙结石,延缓牙周病进展。
2. 升级清洁工具
改“拉锯式”刷牙为巴氏刷牙法(45度角震颤清洁牙龈沟);每日使用牙线/牙间隙刷清理邻面,每年至少一次专业洁牙。
3. 饮食软硬有度
避免用牙开瓶盖、咬核桃等暴力行为;均衡摄入钙、磷、维生素D,强化牙骨健康。
4. 及时修复缺失牙
缺牙不补危害大!研究表明,单颗缺牙可能加速大脑萎缩,相当于“老化”1年。
5. 假牙护理不马虎
饭后睡前用软毛刷清洁,睡前浸泡冷水防变形;每月用假牙清洁片浸泡消毒,抑制真菌滋生。
老年口腔门诊聚焦老人口腔难题
在老龄化加速到来的今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修复科专门开设“老年口腔门诊”,聚焦高龄患者特殊需求:
吸附性义齿技术:通过生物力学设计增强固位力,解决牙槽嵴萎缩患者假牙易脱落难题;
数字化种植导航:3D打印种植导板精准定位,缩短手术时间;
多学科联合诊疗:联合营养科、康复科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每修复一颗牙齿,就是守护一份尊严。”口腔修复科团队致力于为广大老年患者朋友们提供更舒适、更有效的口腔修复方案,让更多像李奶奶这样的高龄患者重拾美味人生,在银发时代书写温暖的医患故事。
供稿:口腔科
初审:刘湘宁
复审:庞钊
终审发布:杨景哥
兴旺优配-兴旺优配官网-配资股公司官网-炒股配资安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